荷蘭GWL社區社宅 排隊搶著住

2011/06/27

【聯合報╱記者郭錦萍/荷蘭報導】


前言

聯合報慶祝創刊60周年,為讀者規畫「借鏡國外,提升台灣」國外採訪系列專題,並以數位匯流的方式呈現報導,邀讀者一起走向新媒體時代。

無殼蝸牛運動逾廿年,社會住宅是台灣最沉重、也最迫切的社會議題。我們把鏡頭拉到土地面積與台灣相似,社會住宅比率卻是台灣40倍以上的荷蘭,看看荷蘭是怎麼讓社會住宅變豪/好宅。接著再把鏡頭拉回台灣,看荷蘭經驗如何在台灣落實。

感謝中國信託贊助此次國際採訪計畫、長榮航空提供交通協助,與國人一起放眼世界,關懷台灣。

「我?我住的是社會住宅。這個社區很棒,在這裡住14年了,我家人或鄰居都很喜歡這裡,想搬進來的人,排隊名單可是一長串呢!」住在GWL社區的可莉(Corine Marseille),很驕傲地跟我們介紹著。

可莉很熱心的招呼我們到她家,從庭園到上樓,遇到五、六個鄰居,每個都熱情招呼。聽說台灣媒體來訪,來參一腳的鄰居馬克說,「這裡每間房子外觀看來一樣,其實裡面都不太一樣」。

果真,可莉五樓的家,門一開,竟是樓梯往下走,馬克笑著說,第一次來的人多會大吃一驚,「荷蘭建築師很愛開些小玩笑」。


全文網址:http://mag.udn.com/mag/news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451&f_SUB_ID=5017&f_ART_ID=326993

   

看完這全部的報導,雲只對這張圖表有深刻的印象,就如同報導的記者一樣汗顏...

在還沒看過這篇報導前根本不懂社會住宅是什麼,連聽都沒聽過,這報導出來後,某位候選人的政見提出這一條政見,也就不會有鴨聽雷的感覺。

社會住宅最主要就是要提供低價的房屋,讓手頭緊.買不起租不起房子的人也租的起的一種住宅,看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市也是經過100多年才有這樣的規模,不過也要歸功於市政府願意提出這構想並真的去執行,當然這其中一定經過無數萬次的溝通才得以實施,雲想想不要等中央政府來推動,地方政府只要願意去規劃溝通,任何困難一定可達成。(不過這中間的利益糾葛,只要每人都有私心絕對是做不成的)

 

2017.10.24 更新

圖已失效,另也有疑慮,所以都刪了,要看的可點選新聞連結哦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雲影浮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